【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laidingjia@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你是不是在体检的时候听到过耳鼻喉科医生跟你说过这样一段话
医生: “你耳朵之前是不是发过炎”
患者:“诶医生,你说的对的,之前还穿过孔,不过好像有医生跟我说长起来了”
医生: “是长起来了,还能看到钙化”
患者: “医生那这个要紧么”
医生: “听声音好么”
患者: “还可以还可以”
医生: “那就让它去”
此时的你肯定满脑子疑惑,什么是钙化?为什么耳膜上会出现钙化?
其实,钙化,是指人体局部的钙盐沉积。耳膜,也就是医学中称的鼓膜上会形成钙化,属于一类疾病,称为鼓膜硬化。鼓膜硬化是指当鼓室硬化单发于鼓膜的情况。
鼓室硬化是鼓膜固有层和(或)中耳黏膜下层结缔组织的退行性变,组织学检查以血管和细胞数量减少为特征,为中耳慢性感染或炎症刺激所致后遗症。
为什么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呢?
这是因为通过耳鼻喉科医生手里的电耳镜或者视频耳内镜检查,医生可以直视到鼓膜。正常鼓膜通常较为通透(图1),而鼓膜硬化的鼓膜会看到鼓膜增厚、浑浊、萎缩性瘢痕以及片状或岛状钙化斑沉,通俗些讲就是能看到一片白白的(图2)。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钙化呢?
其实鼓膜硬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是目前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将可能的病因分为以下几类:
1. 炎症反应
其实根据临床医生经验,鼓膜钙化最常见的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上,常常可以发现中耳炎鼓膜穿孔的周边有钙化斑(如图3),而临床报道中也认为这类患者鼓膜硬化的发生率高达 7%~33%。慢性刺激学说被多数学者认为是鼓膜硬化最重要的病因。有学者推测期间的具体机制可能与早期中耳黏膜及鼓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刺激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分泌骨桥蛋白进入相邻间质组织,晚期出现纤维组织透明样变及钙磷沉积。
有意思的是多数钙斑形成部位不是穿孔或者鼓膜切开处。且术后炎症反应较轻的患耳,硬化灶发生范围较广泛,因此有学者推测鼓膜硬化的形成是鼓膜对炎症刺激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伴有穿孔周围鼓膜硬化
2.机械性的损伤
其实这是一种手术后遗症。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研究报道鼓膜置管的儿童中鼓膜硬化的发生率达28%~61%。在手术过程中因鼓膜创伤导致的中耳腔积血对鼓膜硬化灶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行单纯性鼓膜切开术后,发生鼓膜钙斑的概率远小于鼓膜切开置管术后。可能因置管重量压迫刺激鼓膜创缘,或置管术后鼓膜移动性降低等均可促进鼓膜纤维层的透明样变和钙质沉着。不同的引流管类型对鼓膜硬化的发生率也存在影响。有学者发现安置纽扣型引流管患者术后发生鼓膜硬化的比例(19.5%)明显低于安置 T 型引流管患者(30.4%),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3.免疫遗传
并非所有切开患者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的患者都会形成钙化斑,有学者认为是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有报道称存在硬化的患者血浆人白细胞抗原(HLA)与健康对照人群进行相比 HLA-B35和-DR3在鼓室硬化患者中显著升高。
4.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被认为对鼓室硬化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高钙血症会导致钙磷酸盐异位沉积,如血管、心脏瓣膜、肌腱和肾实质等,鼓室内粘膜也一样。
鼓膜钙化需要治疗么?
单纯的鼓膜硬化,如果没有影响听力,不需要特殊处理。有研究认为单纯性鼓膜硬化不合并中耳炎、听小骨固定等影响中耳传音功能的其它疾病时,对于听力无明显影响。但如果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合并鼓膜硬化影响听力、或者鼓室硬化合并鼓膜硬化并且影响听力了,还是建议积极手术治疗的。